新聞來源 馬德里COVID露天座泛濫 社區居民與餐飲業者開戰(中央社) 延伸閱讀 德國5月每天平均有10萬人確診,卻不再要求學生在校戴口罩,是不是很奇怪? 【圖輯】兩年份的歡樂一次滿足,法國尼斯嘉年華「重新喚醒疫情前的美好回憶」 「遠距工作」成職場新常態,疫情意外為身心障礙求職者「賦能」 台灣開放邊境管制已算晚,民眾須認知「感染是必然,重症死亡是偶然」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強森今(2022)年7月因為「派對門」等醜聞遭逼宮下台,而時任財相蘇納克請辭正是引發多名官員在短短兩天內接連掛冠求去、讓強森下台壓力倍增的關鍵。當時的競選門檻是獲20位國會議員提名支持。
1922委員會表示,黨魁提名將於24日下午2時截止,預計隨後於當天下午3時30分至5時30分舉行黨籍國會議員投票,結果將於晚間6時揭曉。英國保守黨魁提名啟動,新首相最快24日揭曉 (中央社)英國保守黨表示,新黨魁參選人提名流程昨(20)日晚間開始、24日結束。在隨後展開的黨魁選舉,蘇納克於國會議員投票階段大幅領先特拉斯(Liz Truss),但後來在黨員投票階段落敗。保守黨屆時將舉行至少一場政見發表會。從保守黨國會議員的發言、民意調查結果判斷,目前強森及前財相蘇納克是新黨魁兩大熱門人選。
新聞來源 英國保守黨魁提名啟動 新首相最快24日揭曉(中央社) 英國保守黨魁選舉流程將擬定 最熱門人選強森、蘇納克(中央社) 延伸閱讀 英國新財相韓特警告稅將「不減反增」,特拉斯傳面臨逼宮危機 【國際大風吹】特拉斯上任不到一個月,為何差點搞垮英國經濟? 英國財政大臣夸騰上任37天即下台,英鎊聞訊重貶、前外相韓特將接任 英國減稅計畫惹議特拉斯提油救火,民調顯示工黨支持度領先保守黨33個百分點 英國首相特拉斯「災難式」舉債減稅政策,研調:英鎊重貶恐陷入「失落的十年」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根據民意與市場調查公司「輿觀」(YouGov)18日發布、取樣530名保守黨一般黨員的民調結果,55%受訪者認為特拉斯應請辭,至於誰是接替她的理想人選,排名第1至第3依序是強森(32%)、蘇納克(23%)、國防大臣華勒斯(Ben Wallace,10%)。友邦史瓦帝尼國王恩史瓦帝三世(King Mswati III)本週訪台。
北京堅持「一中原則」,台灣友邦拒絕這項概念,中國因此常以發展承諾加以掠奪。(立法院提供)中央社記者范正祥傳真 111年10月4日 在華府,台灣外交官和白宮、跨黨派國會議員的關係日趨緊密。至於最新非正式盟友立陶宛,台灣為表達謝意,政府與民眾紛紛採購立陶宛雷射、杜松子酒等產品。面對中國撒錢掠奪邦交國,台灣積極鞏固邦誼之餘,改走創意路線交朋友,近年與眾多國家的關係更實質、緊密。
推文寫道:「最棒的鹹紅豆泥起司捲應該和好朋友分享。Las mejores baleadas se deben compartir entre buenos amigos! Solo para invitados😉 The best baleadas should be shared among good friends! No room for the non-invited😉@ChingteLai @VP @XiomaraCastroZ #Taiwan #US #Honduras #KamalaHarris #XiomaraPresidenta #TomaDePosesión pic.twitter.com/hC5Nd3bwyG — Taiwan Digital Diplomacy Association (@digidiploTaiwan) January 27, 2022 舉例來說,友邦宏都拉斯去年大選期間一度傳出邦誼可能生變,台灣數位外交協會隨後製作在網路瘋傳的漫畫。
但在鄰近的會展中心,一個政府資助的經貿團體已設置展示間,呈現琥珀首飾、巧克力、名為螺旋槳(Propeller)的立陶宛蘭姆酒等產品,開張多月來顧客絡繹不絕。與10年前相比,駐台外國使館減少,但台灣現在與更廣泛的國家擁有更實質的關係。30歲的非營利組織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創辦人郭家佑說,這種反應顯示台灣人多麼熱切建立國際友誼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在《霸權興衰史》中,論證了美俄兩國都利用了這種「被動性」的策略,逐步發展成世界兩大強權。
這樣的堅持卻在今年徹底破功,2022年2月24日可以說是普亭一生成敗的分水嶺。為什麼普亭全面入侵烏克蘭是「智商掉線」?我們首先就來論證,為什麼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是普亭一生最大的智商掉線。大家或許還記得,2021年6月曾有一艘英國軍艦嘗試在克里米亞半島附近「自由航行」,卻遭到俄羅斯黑海艦隊「開火警告並投放炸彈」。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普亭發動入侵前的「必勝」局面早在2021年春天,普亭就開始嘗試向俄烏邊界增兵。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當時便分析,烏克蘭有三分之二的經濟依靠黑海的海運,俄羅斯如果真的用艦隊封鎖黑海,不止在軍事上做得到,對烏克蘭經濟造成的破壞也更勝於陸地上的軍事威脅。因此才力促烏克蘭在取得「有限勝利」下,跟俄羅斯和談結束戰爭。
澤倫斯基最大的不智就是逼使普亭全面入侵烏克蘭。不過有個部分我沒有談得很清楚,那就是俄羅斯為什麼會瓦解? 幫季辛吉「烏克蘭割地論」伸冤:如果俄烏戰後俄羅斯瓦解,誰是地緣上的最大受益者?在上一篇文章的前半,我從季辛吉的公開發言以及均勢理論的脈絡分析,季辛吉應該是害怕如果俄羅斯在俄烏戰爭慘敗,會讓俄羅斯瓦解。
同一時期,普亭也開始嘗試以黑海艦隊從海上封鎖烏克蘭。可以說「主動衰亡,被動強盛,後發先至」已經是大國爭霸下的定理。但我後面會來論證,澤倫斯基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逼普亭開戰。2014年對烏克蘭的入侵,俄軍奪取的目標也是控制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範圍內。但我們若是從普亭過去一連串的軍事行動,乃至俄羅斯從帝國時代以來的傳統擴張策略來分析,就可以知道全面入侵烏克蘭是一件非常「反常」的行動。不過我在文末談到,我跟季辛吉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我認為俄羅斯瓦解是「必然的結果」,神仙難救。
在我上一篇談俄烏戰爭的文章中,從季辛吉跟「均勢理論」的角度切入,談到俄羅斯若是戰敗瓦解,可能會對全球局勢造成的影響。這次衝突反應的,其實便是普亭已經打算從海上封鎖烏克蘭的經濟。
當澤倫斯基逼普亭動手時,他就已經「取得超過一半的勝利」,後面只是小勝跟大勝的差別。2008年喬俄戰爭,普亭也將入侵喬治亞的範圍限制在南奧塞提亞跟阿布哈茲兩個地區。
而普亭在這項軍事行動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在2019年,換得敘利亞提供塔爾圖斯軍港49年的租用權。更重要的是,面對俄羅斯動員黑海艦隊,烏克蘭基本上沒有海軍可以還擊,西方艦隊要進入黑海突破封鎖的能力也相當有限。
在此之前,普亭發動的軍事行動都是以成功作結,但在下達入侵烏克蘭的的命令後,他卻自己毀掉了原本已經布局完成,只要耐心等待開花結果的「必勝」局勢。重點在於過程中俄羅斯幾乎未發一槍一彈,而當其他列強都一一放棄在清末取得的領土及特權後,這些土地至今仍是俄羅斯「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今年入侵烏克蘭之前,普亭始終小心奉行著俄羅斯傳統的「有限入侵」跟「被動發動」兩大原則,也都取得相應的成功。倒過來說,普亭在2022年2月24日宣布入侵烏克蘭的決定,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智商掉線,而促成這項失策的原因,恐怕就是來自俄羅斯瓦解的潛在危機帶給普亭的心理壓力。
像是第二次車臣戰爭,俄軍基本上是在已經被控制的車臣地區持續跟反俄的「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游擊隊作戰。舉一個華人社會最「有感」的例子。
這篇文章另一個要談的問題,是很多抱持「中俄一家親」情感的中國人跟台灣「紅統」支持者,至今都認為俄羅斯是俄烏戰爭的勝利者。普亭上台後的一連串軍事行動,大多都依循「有限入侵」跟「被動發動」兩項原則交錯使用,而俄羅斯從帝國時代一路延續至今的擴張策略,其實也是不停在這兩項原則之間來回切換。
俄羅斯對敘利亞內戰的介入,主要是隨著阿薩德政權的需求,提供海空火力跟武器支援。這讓俄羅斯的艦隊能跨越土耳其的限制,直接在東地中海得到半永久性的海外基地。
在英法戰爭期間,俄羅斯藉口「助華防英」,派遣哥薩克騎兵進逼璦琿城,最後逼迫清朝簽訂《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從清朝手裡割走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大片土地,是清末列強中切走最多領土的一次「侵略」。相較之下,習慣採取「主動性」策略挑起戰端的拿破崙、威廉二世、希特勒,則無不將國家導向衰亡。這些人會舉出很多歪理,像是開戰後烏克蘭在經濟上蒙受多少損失,目前被俄羅斯攻佔的15%國土是烏克蘭農業、工業的精華區云云⋯⋯。綜觀普亭上台後歷次「主動出擊」的軍事行動,除了今年對烏克蘭發起的全面進攻外,都是依循「有限入侵」的原則。
而是從帝國時代以來,俄羅斯就會很有耐心的等待周邊的地緣政治出現可以利用的混亂局勢,再以被動的角色替混亂局勢的主角們提供「援助」,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利益。這種「被動發動」的原則,並不是代表俄羅斯什麼都不做
2008年喬俄戰爭,普亭也將入侵喬治亞的範圍限制在南奧塞提亞跟阿布哈茲兩個地區。這樣的堅持卻在今年徹底破功,2022年2月24日可以說是普亭一生成敗的分水嶺。
大家或許還記得,2021年6月曾有一艘英國軍艦嘗試在克里米亞半島附近「自由航行」,卻遭到俄羅斯黑海艦隊「開火警告並投放炸彈」。澤倫斯基最大的不智就是逼使普亭全面入侵烏克蘭。